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近日,看到一個報導有關一個為求脫貧而不擇手段的個案,這突顯了人性的貪婪。當事人扭曲的行挑戰著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叫人心寒。面對江河日下的道德水平,我再次肯定學校在培育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性,希望通過「教育」能讓學生從小就能明事理,辨是非。一如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 22:6)

聖經又說:「美名勝過大財;恩寵強如金銀。」(箴言 22:1)「美名」是指良好的名聲和品格,這比追求財富更為重要;而「恩寵」則是他人對我們的欣賞和肯定,這是神所看重的,亦是能帶給我們心靈滿足的。那我們可從何入手培養我們的價值觀和品格呢?我們可於上帝的「信望愛」中,從校訓中領略13個核心價值,從而培養出良好的品格:

  • 首要的品格是「仁愛」。正如聖經所教導「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 10:27)當人們謙恭自守,關心他人如同自己時,社會將能互諒與包容。
  • 愛能產生「同理心」,讓我們多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
  • 愛也代表「孝親」。古語有云:「百行孝為先」,這不僅是道德要求,更是生活智慧。重視家庭關係,關心長輩的需要,能促進家庭和諧。
  • 愛能讓人「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意見和生活方式,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奠定基礎。
  • 更重要的是,愛能「團結」人心,讓人一起面對挑戰,增強社會凝聚力。

  • 「誠信」。聖經中說:「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箴言 12:22)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能坦然無愧對己對人,終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守法」是每位公民的基本責任。通過約束個人的行為,達到保障社會上大眾的利益,促進彼此和諧共處。

  • 「純正高潔」也是重要的品格,蓮花般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的〈愛蓮說〉)的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 「國民身份認同」幫助我們在多元文化中肯定及保護自己的「根」,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責任感。

  • 「堅毅」是面對困難和挑戰所需的基本品格。無論在學業或工作上,「堅毅」促使我們勇往直前,追求目標。許多成功人士都以堅毅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實現夢想。
  • 堅毅的基石是「勤勞」。「勤勞」並非強調要不斷工作,而是學習透過日常生活,切實將所學付諸行動;藉親身感受,身體力行,培養勤勞的美德。
  • 「責任感」就是讓我們在不同的生活層面和崗位上盡己所能,完成責任,不負所托。
  • 「承擔精神」提醒我們要盡力做好本份,積極思考如何精益求精。進一步而言,就是主動承擔責任,甚或在犯上過失時敢於承認及主動改正。

培養品格並非一朝一夕的,我們需要不斷實踐,才能積極面對成長和生活的轉變和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與大家共勉。




主恩常偕

張美華校長
 
 
二零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