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音樂劇
•為學校的過去獻上感恩並展望將來。
•藉此加深同學對校史的認識,培養其歸屬感。
•團結校友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
•展示本校特色。
 
以培道中學歷史上四個時期為背景,講述神的恩典和先賢的努力。有許多重要人物如容懿美女士、禢偉靈校長、宋織詩女士、蘇恩立校長等都在音樂劇中出現。故事以歌舞形式表達,當中有十多首著名的百老匯音樂劇歌曲。
音樂劇場刊
故事大綱
 

校史音樂劇相片
第一幕–培道的誕生

一八八八年,美國南方浸信會派遣容懿美女士於廣州五仙門開設一所基督教學校,名為培道學校。眾多老師和校長皆延續她的夢想。其中禤偉靈校長就將她的一生貢獻給培道。

   
         
   
         
   
         
   
 
第二幕–抗日戰爭

二十世紀初期,培道的聲譽響遍整個南中國。但抗日戰爭的爆發,為培道帶來重大的挫折及無數的挑戰,師生曾逃難至坪石、香港、澳門和桂林。在患難中,他們還不忘貢獻己力,為前方將士縫製寒衣,並演劇勞軍。師生之情更見堅固。

   
         
   
         
   
         
   
 
第三幕–開枝散葉

戰爭之後,培道於廣州復校的同時亦決定於香港及澳門兩地設立分校。當時培道的經濟並不充裕,李清心女士和溫耀斌先生被委派來港籌備創校時,手上只有港幣一千五佰元。但憑著他們的努力、堅毅及關愛,終於創造了奇蹟。

     
             
     
             
     
             
     
             
     
 
第四幕–流金歲月

在這時期,禤偉靈女士是任期最長的校長,她帶領培道發展成一所卓越的女子中學。當時宋織詩傳教士從美來華成為培道的英文科與宗教科老師,造就無數學子。培道學生的夏季校服是白色長衫,展示女子優雅的氣質。「培道女子溫柔柔」成為一時佳話。

     
             
     
             
     
 
第五幕–現代的挑戰

於八十至九十年代,培道中學面對很多挑戰。蘇恩立校長在神的帶領下克服種種困難。她說:「培道相信有教無類及母語教學,人們有時會將學習英語和以英語學習兩者混淆,所以我們應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學生學好英語而不是強迫她們用英語學習。」母語教學所面對的挑戰至今仍在。

     
 
第六幕–學習及成長禮讚

這一幕表演者以節奏明快,充滿活力的現代歌舞展示年青人對將來充滿希望。當中還有培正和培道兩校男女生結緣的小插曲。今天在我們手上的是代代先賢努力的成果,我們要以此為榮,並加以珍惜,在其上建造,再傳給下一代。毋忘我們是一個充滿關愛、互相支持、彼此學習的群體。過去、現在、將來也如是。